Joe:「這波疫情一年多來,中國一直否認中國武漢肺炎來自於中國的說法,今年不難看出,網路輿論戰和疫苗外交戰頻繁出現,中國對這方面花大錢極力維護毫不手軟。」
流行病學家一直懷疑中國武漢肺炎病毒可能於2019年11月就開始在中國武漢各地默默傳播,12月疫情才在中國武漢市多處爆發。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人員表示,中國當局已確認中國武漢各地於2019年12月出現174起中國武漢肺炎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這足以表明輕症、無症狀或未檢出病例比先前認為的多更多。
世衛人員日前赴中國進行4週任務,調查病毒源頭。根據他們蒐集到的資訊,在上述174起病例中,很多患者都跟當初被認為是疫情源頭的華南海鮮市場缺乏已知關聯,但世衛調查小組人員表示,中國當局拒絕給予世衛團隊這些病例的原始資料,以及再之前的潛在病例資料,世衛團隊中的荷蘭病毒學家(Marion Koopmans)說,這兩組病毒可能是在2019年11月中至12月初開始分化,但也暗示可能早在當年9月就已出現感染。
Koopmans表示,上述情況連同其他證據顯示,中國武漢肺炎病毒可能是在當年11月下半月某個時間點或不久前傳給人類,極少數的人因此生病,但不足以引起關注,直到後來導致中國武漢疫情爆發,到了同年12月,病毒傳播範圍已變得更為廣泛,跟華南海鮮市場有關或無關者都染上病毒。
世衛團隊中的澳洲微生物學家Dominic Dwyer表示:「(2019年)12月應該還有更多人們不知道或未辨認出來的病例。」
世衛團隊中的丹麥流行病學家Thea Fischer表示,首批被診斷出來的重症病例只是「冰山一角」,在那之前,病毒「肯定已在群眾間散播」,2019年11月病毒在中國武漢低度散播時未被人察覺,為12月更大規模的病例湧現奠定基礎,紐約(New York)和義大利北部等地也是在隱藏群聚病例蠢蠢欲動數星期後接著大爆發,跟中國武漢的模式類似。
3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曾在2019年11月求醫,時間點在中國公告COVID-19疫情的1、2個月前,這份報告提供有關受影響的研究人員人數、生病時間點以及就醫方面新細節。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份報告或許將助長有關擴大調查中國武漢肺炎病毒疾病(COVID-19 )病毒起源的呼聲,看病毒是否是從這個實驗室外洩。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發言人未就「華爾街日報」報導內容置評,但說Biden政府持續「對COVID-19疫情最初期狀況有很大疑問,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起源」,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已在與世衛及其他會員國合作,支持由專家推動針對疫情起源的評估工作,「以免受到干擾或政治化影響」,她說:「我們不會就世衛持續研究SARS-CoV-2病毒來源的狀況做出預判並宣告結果,但我們已表明,健全且技術上可靠的理論應該經過國際專家的全面評估。」
美國、挪威、加拿大和英國等國3月曾對世衛率領的疫情起源研究表達關切,並要求進一步調查,以及取得疫情初期階段所有相關人士、動物及其他方面的完整資料,中國駐華府大使館未立即回應置評要求,中國外交部指出,世衛率領的專家小組在2月到訪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後,結論是病毒「極不可能」從實驗室外洩。
美國前總統Trump政府曾表示,懷疑病毒可能從中國的實驗室流出,中國北京當局則否認這種說法,Trump政府即將卸任時,國務院曾公布一份資料概覽,寫道「美國政府有理由相信,中國科學院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內的數名研究人員在2019年秋季生病,就在確定疫情首例之前,症狀與COVID-19和常見季節性疾病一致」。當中沒有透露有多少研究人員生病,路透社報導,中國拒絕向調查疫源的世衛專家小組提供初期COVID-19病例原始資料,可能讓了解疫情如何開始爆發的行動更加複雜。
美國多名研究人士踢爆,中國近日瘋狂在臉書等社群媒體上買廣告,並採用與俄羅斯假消息攻勢非常相似的網路策略,顯然是試圖在國際上塑造自身對抗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的形象,中國所採取的行動包含在臉書買廣告,以推廣英文版官媒,或在推特發文。這在某些情況下,有損美國為對抗中國武漢肺炎病毒疾病(COVID-19)所做的努力,根據美國網路安全諮詢公司「記錄未來」(Recorded Future),中國官方主要活躍於臉書和推特。自2月中旬至3月初為止,與中國官媒有關的社群媒體平台每天發布超過3300則貼文,是平常數量3倍以上。
研究人士表示,中國瘋狂發布推文,令人想起俄羅斯先前採取的策略,包含針對基本事實散播可能引起懷疑並激起憤怒的訊息,或推廣虛假主張等。俄國也非常仰賴官媒來在網路上散播訊息,中國大買廣告,加大社群媒體宣傳力道,以影響英語系國家對中國的看法。
美國網路政策研究機構「史丹佛網路觀測站」(Stanford Internet Observatory)研究員Vanessa Molter表示,2018年底以來,中國已在臉書購買超過200則政治性廣告,其中超過1/3是在過去兩個月所購買,中國最近買的廣告,多半聚焦在試圖形塑全球對中國因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的看法。
針對上述內容,中國外交部並未回覆置評要求。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240027.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4120181.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2230362.aspx